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中国科学院网信办指导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

民族馆> 大百科> 中华英才

民族概述
中华英才
各族人口
民族分布
自治地方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原名李仲揆,蒙古族,湖北黄冈人。中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李四光自幼聪慧好学,12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取武蜀高等小学。1904年7月,被清政府选送到日本学习。他在填写护照时,误在姓名一栏里填了年龄“十四”,因无钱再买一张表格,他抬头看见墙上的题字“光被四表”,急中生智,遂将“十”字改成“李”,“四”后面加了一个“光”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为“李四光”了。

  在日本,他学习造船机械。这时,他认识了孙中山先生,受到很大影响,开始接受民主革命的思想,并于1905年在东京加入了中国革命同盟会。

  1910年李四光学成回国后,被分配到湖北省中等工业学校任教。

  1913年,李四光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专业,后转为地质专业。1917年,取得学士学位。1919年又获伯明翰大学的硕士学位。此时,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来电聘请他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他愉快接受,于1919年底回到祖国,到北大任地质系教授,主讲岩石和高等岩石学,边教书育人,边进行科研工作。1927年,他获得伯明翰大学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李四光在考查祖国大江南北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第四纪冰川的遗迹,经多年苦心钻研,他提出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论点,并采集到大量的标本,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外发表,在世界地质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同时也奠定了他在地质学方面的学术基础。

  1928年国民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下设地质、物理和社会科学三个研究所,李四光任地质所所长。他在地层学、古生物学、岩石学以及构造地质学等方面,都做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进行了对地壳和地壳运动的探索。并把野外的实地观察和实验室内的模拟试验结合起来,于1945年,完成了《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这部书凝结了他几十年呕心沥血的成果,标志着地质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地质力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完全形成。

  1948年,李四光应邀到伦敦参加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会。虽远在异国他乡,他仍时时关心着国内的局势。此时,周恩来总理来信,希望他早日回国。1950年3月,他克服重重阻力,绕道意大利经香港,回到祖国。

  195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成立,李四光任部长,同时兼任国家科技主席。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并受周总理的重托,着手石油勘探的研究。他在《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远景》一文中,详细论证了中国大地的“新华夏系构造带”及石油生成储存条件。1956年,在他的理论正确指导下,大庆、胜利、华北、江汉等油田相继被发现。李四光对我国“新华夏系第一沉降带”的石油开发开辟了广阔前景,为我国的石油勘探做出了重大贡献。1958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6年,李四光又开始了地震的探测和预报工作。他分析了地震发生的原因和可能扩展的趋势,提出解决地震预报问题的新途径。后来,他多次准确地预报了几次地震,使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李四光历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第二、三、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等职。著作有《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以及文集《天文、地理、古生物》等。

  李四光热爱祖国,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