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中国科学院网信办指导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
  
首页
> 印刷博物馆 > 源远流长的印刷术 > 最早的印刷术 > 印刷在五代十国     

 
  印刷术的起源
  最早的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展和传播
  活字印刷开创新时代
  明代印刷的全面发展
  古代印刷技术的转折
  ——清代印刷

  近代印刷术
  从现在走向未来
 

 

其它印刷

  五代的时候,不但有了官刻的经典,并且在士大夫阶层内也有了出资刻书的人。史料记载,前蜀任知玄自出俸钱,雇用良工,开雕杜光庭的《道德经广圣义》三十卷。五代时期私人刻书最著名的人是毋昭裔,毋昭裔青年时,社会上书籍的流传,主要是抄写,由于手写费时费工,一部书复本少,成本高,要得到一部书,是很不容易的。当时,毋昭裔曾向朋友借《文选》、《初学记》等书,遭到拒绝。遂决心日后如果发迹,定把书籍刻版印刷,给读书人提供方便。后来做了后蜀宰相,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令门人勾中正、孙逢吉书《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进行雕版印刷。这是历史上最早刻印的大部头文学选集和类书,是一次较大的印刷工程。他还经当时割据四川的蜀主孟昶批准,组织刻印过《九经》。
  
  五代时私人刻书家还有和凝,后周著名文学家,后唐翰林学士,后晋初为端明殿学士,后晋天福五年为相,后周显德二年卒。和凝长于歌曲,《五代·和凝传》:“和氏有集百卷,自篆于版,模印数百帙,分惠别人”。和凝把自己的著作雕版印数百部,送给友人。可以看出这时印刷术的作用已为统治阶级上层知识分子所认识,并且已经开始利用这一重要的技艺了。据说和凝还刻印过《颜氏家训》。
  
  另据记载,前蜀干德五年(923年)和尚昙域为他的师父贯休将其诗稿一千首“雕刻版印”,题号《禅月集》。五代的印本还有:后晋时,石敬唐于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曾命人刻印老子的《道德经》。南唐刻印刘知己的《史通》。青州刻印有关法律的书《王公判事》。工具书《大唐刊谬补阙切韵》、《唐韵》五代也有刻印本。
  
  总之,五代十国虽是个分割动乱的时代,但由于不少地区处于和平的环境,经济文化都有一定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印刷术的发展。五代在印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对儒家经典著作的刻印,这得力于统治者的重视与支持,从而了对宋代印刷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五代时,几乎印刷了各种门类的书籍,除了儒家、佛教两大类外,还有史、子、集类书籍。并形成了成都、杭州两大印刷基地,造就了一批技术高超的刻、印工匠。
  
  五代刻本,像唐代刻本一样流传到现在的非常之少。所仅存的几种都是在敦煌发现的,而且都为残本。监本九经虽然受到当时读书人的重视,但是一本都没有留存下来。唐和五代的刻本都是中国最早印刷的书,在书史和印刷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