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青藏->>青藏铁路沿线->>科学问题  
 
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青藏高原雄居亚洲大陆的中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以上,有“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地域辽阔,山川瑰丽,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富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和西南的天然屏障。
    青藏高原的环境效益不仅超越了青藏高原本身,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及千秋万代的根本利益,而且超越了中华民族本身,关系到南亚和东南人民的未来和发展。就环境价值来说,青藏高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而且是南亚和东南亚人民的生命之“源”。
    千百年以来,以藏族为主体的高原各民族人民在开发高原,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缔造祖国历史的过程中,谱写了光辉的诗篇,创立了不朽的功绩。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家政府的关怀支持下,青藏高原的开发建设充满勃勃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
    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产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人民群众普遍贫寒,是我国经济实力最薄弱的地区。加之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环境价值缺乏深远的认识,在发展经济,扩大生产的过程中,人类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了对高原资源盲目的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高原环境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诸如,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水源枯竭,湖塘干涸,植被退化,草地沙化,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灾害加剧,后果令人湛优。据有关资料表明,由于过度放牧和牲畜超载,西藏自治区已有三分之一的草地退化,其中重度退化占50%左右,约有10%的草地明显沙化。青海省草地退化和沙化的面积达到733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19%,其中约20%为重度退化的草地。草地的沙漠化加剧了高原气候的干旱和风沙侵蚀;森林的乱砍滥伐,使江河源头的水量减少,泥沙量剧增,加之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华母亲河已成为季节性河流。由于长江中、上游林地资源破坏严重,中华民族的生命大动脉--长江正面临着伦为第二条黄河的危险。目前长江带入东海的泥沙量每年约5亿吨,是黄河输沙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世界三大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    西西比河的办事沙总量。高原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我国未来发展构成了较严重的威胁。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把高原的环境问题置于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研究。
    环境与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
    关注青藏高原的环境和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推动社会和协进步,保障边疆稳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图1)
 
(图2)
 
(图3)
 
(图4)
       穿越青藏_中国科普博览 menu
高原环境
高温冻土
高原生态
其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