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圣诞植物,你肯定不知道!
发布时间:2018-12-25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无论是白雪皑皑的童话王国,还是年末街头的橱窗展柜,它总是郁郁葱葱,静静的屹立,彩灯挂满枝头,迎接圣诞节的到来!它就是圣诞树!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说到圣诞树,大家一定不陌生,它是一类常青树种,主要来自于冷杉属和云杉属这两个大家庭,当然也包括一些松柏类植物。或许你会质疑树咋“常青”呢?不会落叶吗?并不是,主要是它们新的树叶长出来之后,老的树叶才落下去,这就会给你一种“常青”的错觉。翠绿的颜色,清新的气味,美好的寓意,使圣诞树成为圣诞节中家喻户晓的植物代表,可是除了圣诞树,你可知道它们也是圣诞节中的“常客”吗?  

 

   一品红:圣诞有树,花在哪?  

  如同玫瑰是情人节的象征一般,圣诞除了有树的绿意外,当然少不了花的艳美,圣诞花仿佛就是为此而生,火红的“花瓣”如火焰一般燃烧,为冬日的圣诞增添无数光彩。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圣诞花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品红,又称猩猩木,大戟属多年生小灌木,原产墨西哥地区,作为一种变色型观叶植物而被大家所喜爱。观叶!?这里不得不说说,似花非花的叶,这“花瓣”其实是植物的苞叶(或称苞片,就是正常的叶和花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改变形态的叶,能够保护花或者果实)。鲜艳的色彩,奇特的外形,趣味非常,一点也不逊色于盛开的花,十足吸引眼球哦!除了一品红,我们常见的斑马花,三角梅还有金苞花都是观叶花卉呢!怎么样,有没有觉得植物世界特别神奇啊!

   说到圣诞花,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据说一个贫穷的墨西哥孩子在圣诞夜没有任何礼物敬献给基督像,于是为展现自己的诚意,便采了一束草,可能是被孩子的纯真所感动,一夜之间,草便变成了神奇红艳的花,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见的圣诞花。作为纯洁的象征,圣诞花被首任美国驻墨西哥大使约尔 波因塞特引入美国,从此圣诞花被美国人民所喜爱,红艳的苞片,在冬日尽显光彩,成为当之无愧的美国盆栽之冠。今年的圣诞你是不是也想有圣诞花相伴呢?这里小编要偷偷告诉你,温和是栽培圣诞花的关键,温和的光照,适宜的温度(16-18 ),湿润的土壤你可都要准备好哦!

   相比冬日里耀眼的红,它茎叶中的白色汁液可是有毒的,如果沾到皮肤可是会红肿过敏的,要是误食茎叶,那可不得了,不仅会造成神经和胃肠紊乱,重的还会危及生命呢!所以呀,切记,观赏即可哦!  

 

  冬青:谁编制了圣诞花环?  

  圣诞前夜,绿色的花环点缀着些许艳红被悬于大门之上,寄予驱邪平安的愿望。绿是永恒的象征,它就来自于冬青,同样是常绿树种,深秋时节,赤红的果实,椭圆的绿叶,在阳光下显得熠熠生辉,给人以春的气息。  

  冬青(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传统的圣诞花环就是用带果的冬青枝条加入其它一些植物一起编制而成的。说到这,你是不是想起植物园里的冬青?不过,冬青的叶片有刺!这带刺的冬青,实为冬青同属的兄弟,名叫枸骨,又名老虎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边缘尖刺的叶形加之红果满枝时的美艳,被许多中国园艺家所喜爱,不仅如此,它还被欧洲人相中,远渡重洋,担当起冬青的“重担”,编织起了圣诞花环,果儿的红艳,叶儿的翠绿,挂于门前或是置于桌面,无不增添圣诞的气息。  

  

枸骨(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     

  

  这还不止呢!可别小瞧这1-3米高的小灌木(乔木),秋冬时节,红果累累,叶奇枝密,观可养眼,食还可益肺呢?作为传统中药,它具有清热养阴,平肝益肾之功效。咋样,知道了圣诞花环的本来面目,你还有没有听过圣诞百合呢?  

  

  圣诞百合:一朵朵摇曳的宫灯  

  它,生于南非,叶似百合,花如宫灯,因其绽放于圣诞节前后,而被命以圣诞百合之名。娇美的外形,橙黄的“花灯”,衬托绿色的叶,极富特色,招惹无数人的喜爱。也因花型极似古代宫灯,而又被唤作“宫灯百合”。如此可爱,为啥它很少见到呢?这主要是因为它的“娇惯”。喜欢阳光,但又忌怕强光,喜欢凉爽,但又畏惧严寒,加之种子超低的萌发率,所以它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不过,别怕,小编有妙招!用块茎繁殖,只需保持土壤潮湿,适宜的温度,数周之后,这可爱的圣诞百合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啦!  

宫灯百合(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如果你等不及想要在这个圣诞瞅上一瞅,那就寻寻周边的花市,独特的色彩和奇幻的造型使它成为插花的好素材,清新亮丽的色泽,配以细嫩的绿茎,摇曳的宫灯,你是不是找到这圣诞的铃铛啦!

   除了这些,与圣诞相关的植物还有很多呢!比如被誉为圣诞仙人掌的蟹爪兰,比冬青更胜一筹的辟邪植物——槲寄生,还有命以圣诞椰属的一帮“兄弟”等等,除了植物,动物也有被冠以圣诞的名字,如热带海洋中的圣诞树蠕虫,看那触手,是不是像极了圣诞树的塔型树冠呀!   

 

  (本文中标明来源的图片均已获得授权)

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运行
文章内容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网、中国科普博览网运行单位、中国科普博览网主办单位的任何观点或立场。
科普中国系列品牌网站: 科普中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