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大脑

作者:    所在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世纪最伟大的生物学家克里克说过:“对我们来说,再也没有比研究我们自己的脑更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了。我们对宇宙的所有认识都有赖于它。”大脑是我们身体所有器官最复杂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所有神经系统的中枢,它的平均重量约为1.4公斤(约占其体重的2%),但却控制着人类所有的活动,可见人脑的神奇。

在长达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中,早期人类把一切精神活动都归于“心”的功能,在对脑的认知上是“心脑”一体的,先贤智者们无法通过观察得知大脑的真正功能。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心脏才是产生感觉与情绪的器官,而且大脑看上去远不如时刻跳动的心脏更有活力,不是吗?中国古代的先贤也持类似的观点,所以我们才会有“伤心”“心碎”等描述情绪的词语。单纯根据我们的直观感受,情绪波动的时候心脏的跳动好像确实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所以得出这种结论并不奇怪。但当随着生物学、医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人类逐渐认识到大脑才是精神活动的产生地,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努力探寻大脑的奥秘,希望通过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更好地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在随着深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进程,逐渐产生了四部分研究内容:认识脑、改造脑、模拟脑和设计脑。

一、认识脑

“认识脑”这个词听起来很简单,直白来说就是了解大脑长啥样子,但研究不应该仅仅局限这点,还应该更多是与功能之间的联系,这部分应该可以算是比较传统脑科学研究领域,不论医学影像仪器是否出现,大量的神经科学家都一直在探寻这个领域。只不过当时大家都是直接拿起来解剖,比较局限,专业技能也要求比较高,但当医学影像仪器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大脑的探寻方式,大家仅仅需要扫描或者插几个电极等。由于大脑的精密性,使得人类还不够逐条神经去分析,只能区域性了解,但随着算力和存储进一步提升,新型医疗仪器和计算机会对我们“认识脑”有更深层次的研究。

二、改造脑

“改造脑”可以引申理解为我们治疗某些脑疾病,早期人类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术工具直接开颅,风险极高,随着进一步科技进展,医疗仪器、新型手术工具等进一步推进了人类对于大脑的改造,尤其“脑机接口”的出现后,使得“改造脑”不仅仅是治疗脑疾病,也逐渐延伸到正常人,“脑机接口”就是将极小的电极植入大脑,利用电流让电脑和脑细胞“互动”。目前“脑机接口”主要用于病人,例如,让盲人恢复部分行动力、帮助无法移动肌肉的人控制智能手机等设备、恢复脊髓损伤者的运动功能等。随着技术发展,希望通过这个脑机接口,我们人类,不论是否患病,都可以用意念来操控计算机、感受虚拟现实的真实感,甚至通过互联网直接分享思维和感受。

三、模拟脑

当神经网络的出现,“模拟脑”的研究慢慢走进人们的视线,不仅仅是软件算法模型(软件模拟),也有硬件上的研究想要制造模拟大脑的计算机(硬件模拟),人工智能技术的进展与突破离不开脑科学的研究,随着技术发展,人工智能会逐渐演变为真正的“类脑智能”。“模拟脑”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软件模拟”和“硬件模拟”。什么是软件模拟,就是说我们用模型和算法来模拟脑,通过模型和算法来模拟脑,它是一种软实现,着重模仿生物脑的结构和神经机制,比如现在的深度神经网络,就是属于这一类。另外,基于物理实现的类脑研究,可以通俗一点叫硬件模拟,比如制造人工突触、类脑芯片等。神经网络就是一种典型的“模拟脑”的应用,它由大量相互连接的人工神经元构成,并通过学习和训练来识别模式、做出决策和执行任务,这些神经元的连接就是在仿突触,研究学者往往给它另起一个名字叫参数。大家知道ChatGPT3.0号称1750亿个参数,跟人脑的神经元比,它的参数是百万亿到一亿亿,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人类还在一直不断修正模拟方式、提高算力和存储,距离真正实现“模拟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设计脑

“设计脑”就是将我们前面三者的研究进一步交叉融合,前面的“模拟脑”,我们可能是局限于仿照人类大脑,但“设计脑”是通过我们的观察不同动物脑结构和功能、研究不同科学技术等,融合多个学科,比如材料科学定义新大脑的材质、神经科学定义新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计算机科学定义新大脑的计算流程等,设计新型大脑,进一步指导人类生产生活,引进科学新范式。